2010年1月,國務院組織召開常務會議,決定推進三網融合,之后一系列的文件政策相繼出臺。接著3月又出臺《推進三網融合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和五個重點工作》,列出了實施時間表。但5年過去了,三網融合似乎紋絲不動,三網融合的概念也似乎被人遺忘。直到2014年8月18日,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《關于推動傳統(tǒng)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(fā)展的指導意見》,占領和強化輿論宣傳陣地,細心的人會發(fā)現媒體融合實質上是三網融合提法的延續(xù),是上升到政治高度的三網融合,有望打破行業(yè)利益為三網融合發(fā)展加油。
之前,人們認為三網融合就是通過一條線來實現看電視、打電話、上網,只交一份錢。電信這么想,廣電也這么想,都想通過捆綁自己的強勢業(yè)務將對方的業(yè)務“免費”提供給用戶,搶占對方的用戶。經過近5年的發(fā)展,電信運營商在競爭中逐漸把自己的寬帶網變成了電視網,互聯網電視從2013年興起,到2014年達到高潮,開始對廣電有線電視產生沖擊。于是,2014年6月份廣電總局發(fā)出關閉函,8月份出臺媒體融合政策。
很顯然,廣播電視是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主流媒體,網絡電視也向主流媒體方向發(fā)展,兩種媒體的傳輸網分別是廣電網和電信網,后者因為網絡開放,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多,技術進步迅速,大有壓倒前者的勢頭。但廣播電視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無可替代,讓二者融合發(fā)展,為百姓提供更好的融合電視服務,而不是你死我活,對維護傳統(tǒng)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文化信息安全至關重要。
但如果讓這兩個并驅爭先的競爭對手聯合在一起,為我們提供優(yōu)質服務,似乎有些奢望。
現在不論廣電還是電信,“免費發(fā)放”的機頂盒都必須捆綁自己的業(yè)務,不允許對方的業(yè)務進入,老百姓看廣播電視只能選擇廣電機頂盒,看IPTV只能選擇電信機頂盒,市場化發(fā)展的網絡機頂盒也是捆綁內容提供商,比如看樂視的獨播劇必須選擇樂視機頂盒或電視,看《爸爸去哪了?》必須選擇捆綁芒果TV的盒子,硬生生地把公共電視文化服務,隔離成了一個個分眾,產業(yè)各方都以控制機頂盒為手段獲取利益,卻沒有考慮看電視的老百姓。于是,老百姓為了看電視弄得家里盒子一大堆,很多人因為麻煩,就干脆不看電視了。
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廣播電視本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務,技術上互不相容的機頂盒成為利益集團的工具,使得廣播電視這種公共服務也變成了分眾化服務。
現在,網絡電視及IPTV的效果與廣電有線電視的差距還很大,電信“滅掉”廣電直播電視的可能性不大,而廣電糟糕的寬帶體驗,也讓廣電明白“滅掉”電信的寬帶是不可能的??梢?,站在運營商角度的三網融合似乎是天方夜譚。基于此,它們分別通過各自封閉的機頂盒捆綁自己的業(yè)務,媒體融合就無從談起,也不可能讓老百姓得到實惠,不但讓看電視成本高,也使大量的機頂盒成為電子垃圾。
于是,就只剩下一條路,就是繞過運營商,讓終端實現融合。就像手機那樣,可以連接不同運營商的網絡,讓各類電視服務都可以通過這種融合型終端到達用戶,運營商通過市場競爭為用戶提供更優(yōu)質的服務,而不是通過捆綁終端限制用戶的選擇,讓電視回歸大眾化的公共服務性質。這需要政府從全局的高度解決電視終端的標準化和市場化問題,更需要相關企業(yè)在這方面進行創(chuàng)新。
廣播電視代表了傳統(tǒng)媒體,網絡電視代表了新興媒體。廣電網和互聯網不能融合的結果就是無法實現媒體融合,各自利益的載體就是種類繁多的機頂盒,媒體被這些機頂盒背后的利益集團格式化了。
因此,實現媒體融合必先實現三網融合;而實現三網融合必須讓運營商放棄通過機頂盒捆綁獨霸用戶的行為,站在用戶的角度,讓機頂盒像手機那樣實現技術中立,可以接入各種網,達到三網融合的要求,實現媒體融合也就成了順其自然的事。